洞见 | 高增长和低赤字组合的背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明毅基金   2022-03-07 本文章173阅读


一、5.5%的GDP增长目标,意味着什么?

此次GDP目标设在5.5%左右,是市场预期的上限。虽然在前期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提及,但这次《报告》给出了三点详细的解释为何要设置在5.5%左右:一是“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同时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高目标也体现了稳就业的优先;二是“同近两年平均增速衔接”,2021年GDP两年平均增速为5.1%,四季度是5.2%,2022年目标设为5.5%左右,更能体现疫后经济恢复的趋势;三是与“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从2035年GDP翻一番的目标来看,隐含15年平均增速目标是4.7%,考虑趋势增速下台阶,前期保持一定的GDP增速引导性更强。


要达到这一目标,投资的贡献需要显著回升。2022年,后疫情时代,欧美各国财政政策的陆续退出,及部分出口国供应链的相继恢复,出口可能会所回落,服务贸易逆差可能重新扩大,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将回到正常年份。固定资产投资势必会成为经济的主要拉动方式,其增速维持在6%甚至更高对于完成整体GDP增速目标至关重要,基于这点考虑,地产和城投相关投融资主体约束仍然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但预计仍会坚守房住不炒和隐债不增两大底线。

二、如何理解下调的赤字率、持平的专项债规模、与“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之间的差异?

2.8%的赤字率低于我们先前的判断,但边际降低的赤字率并不代表财力的下降,2021年财政的超收少支也为今年的财政留足了子弹。2021年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涨价,中上游的国企盈利状况较好,2021年我国财政运行的实际执行结果好于预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占名义GDP比重为2.4%,而三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运营预算)和四本账(三本账+社会保障预算)赤字率分别为1.7%和0.9%,均低于去年3.2%的狭义赤字率,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不显著的同时,也为今年的财政刺激留存了大量的资金。


报告显示,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的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2022年财政支出增速仍有望保持在8%水平。此外,虽说新增专项债规模持平于去年的3.65万亿,但去年政府性基金结余规模约2万亿,完全有能力达到盘活存量、支持经济的目的。同时,财政发力明显前置,相较于总量扩张,稳住上半年经济不失速才是财政政策的最重要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08~18年期间,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受影响信贷投放的货币政策影响更多,而如今正处于新老增长模式切换的过程,高端制造业与新基建正成为新的增长动力,相关产业则更受财政政策影响。在未来分析的过程中,应对财政政策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不是过度紧盯央行操作。

三、如何看待财政政策的结构性变化?

《报告》要求,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实施新的组合式的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2022年实现2.5万亿元减税退税规模。同时《报告》强调,在实施财政政策的过程中,要求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今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省级财政也要加大对市县的支持。虽说2022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确定性回落,且叠加减退税降费的资金缺口,但考虑到2021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尚有超过2万亿结转结余资金,同时转移支付规模提升和财政直达机制常态化,这些举措将会对基层财政提供更强的支持力度。

四、2022年,总量和结构并重的货币政策如何实施?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货币政策已有一轮的宽松,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相关表述并无太多的预期差。一方面,“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扩大新增贷款规模”,总量上的宽松似乎仍有一定的空间,近期《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因城施策执行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也有望提振“新市民”住房信贷需求。结构上,报告在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的描述中提到了“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2021年普惠小微贷款年度新增贷款量已经超过5万亿元,是金融机构的重要贷款投向,这一趋势仍将延续。未来,支农支小再贷款和碳减排工具的频繁使用,也使其与降准有一定的相互替代作用,在未来降准空间不足时,这一工具也将替代降准成为推动金融机构降低成本让利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

五、内需各产业方面有何增量信息?

一、地产方面基本延续了之前的表述,考虑到现今仍未有全国统一的地产相关政策推出,因城施策应将是未来促进房地产行业供需改善的重要抓手,且还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融资端的三道红线并未提及,在5.5%的增速目标下,地产有必要进一步提振信心。《报告》中提到的地产投资重点关注的方向:一是为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而推进的城市更新,根据十四五规划中的定义,城市更新包括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的改造提升,但不同于旧改和棚改的大拆大建,城市更新对地产投资的增量贡献短期预计相对有限。二是新的发展模式下的租购并举,预计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长租房体系将成为现有住房体系的重要补充。


二、基建方面虽说预算内支出只比去年多出5000亿,低于我们的预期,但考虑到去年财政结余量之大,基建增速提升并不会存在太大问题。十四五阶段102项重大项目近80项与基建相关,这些项目若在2022年开工也有望达到稳增长的跨周期调节效果。基建投资结构上,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设施、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防洪排涝设施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均有提及。


三、双碳政策继续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实行能耗单列,今年能耗双控目标也放宽了考核的弹性。清洁煤炭依旧是双碳政策重要的中期目标,但能耗强度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能耗对年度增长的约束将降低,毕竟当前阶段稳增长是第一目标,运动式减碳将不再出现。


四、制造业投资方面,《报告》强调“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并在去年的再造工程系项目的新能源化的基础上,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五、关于消费,对于防控政策,《报告》的官方表态是“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暂无关于防控措施的新提法,此前市场预期的清零政策的松动也未有提及。促消费上,主要是提到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同时鼓励耐用品消费,“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关于应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举措,“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重要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布文章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或销售要约。基金有风险,投资请谨慎。

END





关于我们

明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专注债券市场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明毅基金成立于2012年,2014年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员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