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
当您希望查阅本公司在售或已完结产品的相关信息,您须先仔细阅读本重要提示,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在页面结尾选择继续浏览或是放弃。如果您点击“接受”键,视为您已经仔细阅读本提示并认定自己符合合格投资者条件,同意并接受本提示相关内容的约束。
一、合格投资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者应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 100 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 1000 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 300 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 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视为合格投资者:
(一)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二)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三)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三、风险提示:
参与私募投资基金有风险,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可能导致投资者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损失,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表现。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仅供参考,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专业意见,亦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者应仔细审阅相关私募基金的合同文件,全面了解投资所涉风险后,结合自身投资需求、投资经验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8月对社融来说有两大关键变量:国常会推出的年内第三轮稳增长政策,以及月末的信贷座谈会。其实在6月专项债发行基本完成后,市场曾一度担心缺乏财政支持下的社融增速会显著下滑,但事实证明,此轮政策特别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信贷的拉动效果显著,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财政将以预算外工具的方式对实体融资提供持续支持。
信贷总量同比多增,社融规模虽不及去年同期但已在市场预期之内。2022年8月社融增量为24300亿,同比减少5571亿,存量同比增速降至10.5%,但去年由政府债券带动的高基数已经被市场充分消化,加之8月人民币信贷增加12500亿元,同比多增390亿元,因此金融数据并未像其绝对值单纯表现的那样有所缩量,总量维度也体现出了积极的扩张意义。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信贷显著提振融资规模。信贷结构方面,居民短贷与中长贷新增1922亿和2658亿,同比多增426亿和-1601亿,整体来讲短贷不再像7月成为拖累项,而象征着住房按揭的中长期贷款也在尽力靠近历年同期水平,整体恢复节奏与4月社融塌方后的5月复苏类似;企业短贷和中长贷新增-121亿与7353亿,同比多增1028亿和2138亿。8月24日国常会要求在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时,商业银行要做好相关基建配套融资的工作,这一结果很快便反映在了8月的企业中长贷上。此外,政策还进一步扩大该工具的使用范围,再追加3000亿以上的规模用于资本金补充,可以预见在9-10月份的基建黄金开工期内,这部分预算外财政工具对社融的拉动效果将会持续释放。
票据下而未贴现银票上充分体现政策要将资金落实在实体融资上的诉求。8月票据和未贴现银票新增1591亿和3485亿,同比多增-1222亿和3358亿。与上半年不同的是,票据此次未担起“冲量”大任。8月末市场传监管限制大行“票贷比”以期银行多放贷款减少资金空转和套利行为,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也应声而上,这样一来,融资环境改善下的企业开票需求多,但银行贴现意愿弱,承兑后大部分留在表外,因此体现出了二者规模走势的分歧。激增的未贴现银票,也的确是支持社融总量扩张的超预期项目。
另一超预期激增项目是委托贷款。资管新规后,非标融资实际上在不断压降规模,单月规模长期居于负区间,而8月委托贷款单月新增1755亿,是2017年4月以来的单月最高值。考虑到近期政策对非标融资的监管未见明显放松,占比为65%的公积金特别是住房公积金或许是带动委贷上行的原因之一,831国常会曾提及“灵活运用阶段性信贷政策”,从各省市落地的情况来看,多数体现为调整公积金贷款申请条件与最高额度等;此外,3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部分资金以股东借款的方式投放,也可能被一同计入到了委托贷款口径内,由此可见,委贷的激增侧面体现出了第三轮稳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
企业债和政府债对社融的拖累在预期内,但二者逻辑并不相同。8月新增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分别为1148亿和3045亿,同比减少3501亿和6693亿,合计对社融的拖累规模超过万亿水平。实际上从信用债平均发行利率来看,当月新增企业债规模与利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利率越低,发债越多。但从2022年开始,不断下行的利率却未能带动企业债券净融资的恢复,偏弱的基本面使得企业融资扩产的意愿并不强;而政府债同比减少是我们在前几个月常提的“财政节奏错位”所致,值得注意的是,国常会安排的新增专项债要求在10月前发完,加之去年9-10月政府债基数逐步下行,在这一分项上对社融的拖累也将有所缓解。
定期存款增量持续攀升,银行现面临的息差压力较大。受去年基数影响,社融增速下行是必然结果,但近两月有所恢复的M1增速再度掉头向下至6.1%,环比减少0.6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广义货币M2的增速攀升至12.2%,环比增加0.2个百分点。M2-M1之间的定期存款为主的准货币增量为1.4万亿,同比多增约1万亿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在银行半年报中看到,象征着高负债成本的定期存款比例逐渐攀升,而居民和企业活期存款等低成本负债占比均有所下降,这就导致银行虽然负债端规模扩张,但上市银行负债成本在上半年反而上升了4bp,这样势必会削弱银行放贷动力同时对贷款利率有较高要求,虽然人行公布新增存款加权平均利率是在不断下行,但相较于贷款端的下行幅度仍显不足。为了营造实体融资需求健康恢复的环境,推动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行可能将会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第三轮稳增长政策至少带动万亿以上融资,社融同比增速有望止跌。上文我们已经提及,824国常会追加3000亿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5000亿专项债、以及2000亿能源保供专项债。三者直接带动融资已达1万亿规模,而政策性工具与专项债均有杠杆撬动效果,以前者为例,农发行已发行的900亿基础建设基金对应近万亿投资,杠杆率达11倍。此外,与政策性工具配套的商业银行的基建贷款以及对机关团体贷的中央贴息,也都将在量与价上刺激实体融资需求。从社融增速节奏来看,9月或仍面临较大压力维持下行态势,但在10月偏低基数以及新增专项债的加持下,同比增速有望回升,年内社融增速将维持锯齿状波动而难以大上大下。
重要声明:本平台所发布文章仅供参考,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或销售要约,投资者不应当以文章内容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依据该信息做出投资决策,对于投资者依据文章信息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损失,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私募基金有风险,投资者应仔细审阅相关私募基金的合同文件,全面了解风险后,结合自身投资需求、投资经验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投资决策。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载文章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版面设计)等著作权在内的所有权利归明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如需引用或转载,应当注明出处,且不得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违者我司有权追究侵权者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